王宝宝,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聚焦玉米产业发展需求,从事玉米耐密高产遗传基础解析和育种技术创新研究,科研成果为落实“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四个带头”,践行初心使命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王宝宝始终将个人科研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支部委员,他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经常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政治引领,帮助他们了解国情农情,引导他们更好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带头深化理论武装。参与“党史中的农业科技”学习后,主动牵头组建“耐密高产基因研究小组”,解析玉米耐密改良的遗传规律、解析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相关成果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学发现”,带头夯实基层基础。精心策划并组织支部开展“重温党史 绘制党旗”、“不忘初心 弘扬优良家风”等主题活动,引导支部党员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带头正风肃纪反腐。他所在的支部先后获评“农业农村部直属机关‘四强’党支部”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本人荣获2023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
心怀国之大者,破解育种难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王宝宝与玉米结缘始于一场自然灾害,当时年仅五六岁的他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看到五大三粗的父亲对着倒伏一大片的玉米地唉声叹气,落寞的背影深深烙印在幼年的王宝宝心间。他暗暗立下誓言,要用科技改变现状。从报考农业大学到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他始终心系“三农”,全身心投入农业科研事业,时刻不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经过勤勉攻关,终于在世界上首次系统解析了现代玉米耐密高产育种的遗传选择规律,率先揭示了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为我国玉米耐密高产杂交种的培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和重要理论指导。为解决传统作物育种技术周期长、效率低的瓶颈问题,他五年如一日地坚守,巧妙通过前沿交叉,创新性地开发了两代内可实现作物目标性状定向改良的“单倍体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IMGE)”,提高育种效率3倍以上,成功打破国际壁垒,相关成果被Molecular Plant期刊认为是“下一代作物育种技术”。王宝宝常说,凌晨三点的回家之路,未必是一片漆黑,它正孕育着希望的曙光。工作以来,王宝宝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10余项基金项目,在Nature Genet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PCT专利3项,相关成果2次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重大科学发现”,3次获评“中国植物科学代表性重大科研进展”,2次被Faculty Opinions评论推介为必读论文,1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及“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系列成果大大促进我国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分子改良,为解决制约我国玉米单产提升的“卡脖子”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加强协同攻关,助力产业升级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然而单产不到美国的60%。为早日攻克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科研难题,多年来,王宝宝几乎没有休过任何假期。作为中心副主任,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部、院党组关于生物育种产业化等部署要求,围绕解决玉米耐密高产等难题,带领中心聚焦前沿、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培育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FL4-2实现成果转化5000余万元。为夯实种业创新的基础,他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系统鉴定和分析数百份核心玉米种质,大公无私、合作共赢地将数据及种质资源分享给10余家育种科研单位,累计发放种质资源逾3000份,有力促进了我国玉米育种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牵头研发的IMGE技术被国内多家头部育种企业深度开发应用,成功改良出玉米新种质资源,并已提交安全评价;相关科研机构利用IMGE技术开发出快速株型改良技术,现已完成数十个玉米材料的耐密株型改良,有效提高了我国玉米新种质和新品种的培育效率。先后荣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北农人才奖-优秀青年人才奖”。
坚守科研阵地,示范引领前行
作为科研标兵,他利用“头脑风暴”青年论坛、农业生物技术前沿讲堂等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真诚而详尽的分享科研心得和宝贵经验,帮助科研人员解难题、破瓶颈,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始终坚持抓主抓重把方向,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他身先士卒、砥砺深耕、甘为人梯的精神,带领团队获评“海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及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他积极投身先进技术科学普及推广工作,组建“科技党员宣讲团”,走进中小学开展“转基因科普课堂”,积极开展生物技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宣传,受邀在“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的科普专栏主讲“种业‘中国芯’守护大国粮仓”、“保障粮食安全,生物育种如何发挥作用”等相关视频讲座;积极开展西部科技服务,参加中央组织部共青团第22批博士服务团;参加2023年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四川省域的驻点和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的县域工作;参加农业农村部科技小分队,赴安徽指导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工作,有效提升公众对生物育种技术的认知度,为新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先后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农业农村部“十佳青年”。
王宝宝秉持着“四好”党员的理想信念,坚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甘坐冷板凳的执着,扎根农业科研事业,投身产业振兴实践,“数十年磨一剑”致力于玉米耐密高产技术攻关,他的青春正在创新创造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