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人才奖励基金评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激励全所青年职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所训精神,培养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近日,生物所组织开展了第五届“范云六院士青年科技创新奖”和第二届“郭三堆优秀导师奖、优秀学生奖”评选。

经专家推荐和会议评审,并经所务会审定,决定授予玉米功能基因组团队普莉研究员和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团队张礼文副研究员“范云六院士青年科技创新奖”荣誉称号;授予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团队徐玉泉研究员“郭三堆优秀导师奖”荣誉称号;授予丁尊丹、张道磊、叶育璐和刘璐4位研究生“郭三堆优秀学生奖”荣誉称号。

普莉研究员2015年入所以来,始终围绕耐密、高产和抗逆玉米新品种的分子设计及新品种培育重大需求,聚焦玉米产量调控机制和设计改良开展系统研究,首次建立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株型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阐明产量、耐逆性等性状的协同调控机制,分析改良玉米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在玉米株型形成和环境适应上的影响,建立重要性状和调控网络的智能预测模型,突破基于生物大数据鉴定全基因组修饰位点和准确度限制,实现了株型、耐逆性协同改良新种质定向创制。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Molecular Plant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成果被Faculty Opinions等高度评价,为玉米株型和耐逆性协同改良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撑。

张礼文副研究员2014年入所以来,始终瞄准农业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前沿,开展真菌源农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在杀虫、抗菌、除草等农用活性分子的微生物挖掘、关键合成酶的挖掘与理性改造、合成模块设计等农业合成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绿色生物农药的智能设计与创制提供基础前沿理论和技术支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获2016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优秀青年论文一等奖。

徐玉泉研究员自2013年入所以来,主要从事发现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天然产物、阐明聚酮和非核糖体多肽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和合成后修饰机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合成“非天然”聚酮化合物和非核糖体多肽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农村部“948”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J Am Chem Soc、Nat Prod Rep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影响因子累积>170;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指导的研究生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01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9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 202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所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继续引导激励广大青年职工以我院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弘扬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为人为师为学的崇高品质,积极投身科研一线,为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