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农”基础 稳中求进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靳少泽、夏海龙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的复杂背景下,也是在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二十大临近召开的关键节点上,《意见》对2022年“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这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意见》的总体考虑和架构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总基调”,守好“两条底线”,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实现“三稳目标”。坚持“一个总基调”,即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好“两条底线”,即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即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实现“三稳目标”,即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扎实做到稳中求进。

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握好“稳”和“进”。从“稳”上看,我们仍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多点散发的局部疫情、日趋多变的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要稳住农业基本盘、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营造良好稳定政治环境。从“进”上看,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已经完成,即将转入全面推进、具体施工阶段,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和举措都要次第落实落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另一方面,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发展与安全。

必须清醒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只有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又稳又实。

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主要是抓好生产要素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生产要素上,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耕地方面,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种子方面,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体制机制上,坚持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并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政府一方,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农民一方,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主要是把握好监测帮扶、政策衔接、产业就业三个关键。监测帮扶上,适当拓宽防返贫监测帮扶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干预早帮扶。政策衔接上,强化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有序做好政策衔接落实帮扶举措。产业就业上,开展好“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和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自我造血功能、锻造内生发展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靳少泽、夏海龙)